2022-08-04
“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,看过许多次数的云,喝过许多种类的酒,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你。”
—— 沈从文
七夕节,又称七巧节、七姐节、女儿节、乞巧节、七娘会、七夕祭、牛公牛婆日、巧夕等,起源于中国汉代。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,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,因拜祭“七姐”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,故名“七夕”。
经历史发展,七夕被赋予了“牛郎织女”的美丽爱情传说,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,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,在当代更是产生了“中国情人节”的文化含义。
《鹊桥仙·纤云弄巧》
宋·秦观
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渡。
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
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!
两情若是长久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!
清·费丹旭 《七夕图轴》 故宫博物院藏
在古代七夕可不是情人节,农历七月初七,七夕也就是乞巧。
唐代诗人林杰有首诗,叫《乞巧》:
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
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
七夕这天,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,姑娘们对月穿针,希望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,表达女子们的一种美好愿望。与谈情说爱不沾边,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也没关系,选择牛郎织女是因为在古代他们是“劳动模范”。
所以,七夕是祈福许愿,乞求巧艺的节日。
《汉宫乞巧图》局部“对月穿针”
怎么个“乞巧”法呢?
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北宋时,每至七夕,“贵家多结彩楼于庭,谓之‘乞巧楼’。铺陈磨喝乐、花瓜、酒炙、笔砚、针线,或儿童裁诗,女郎呈巧,焚香列拜,谓之‘乞巧’。妇女望月穿针,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,次日看之,若网圆正,谓之‘得巧’”。
北宋·佚名 《七巧图》(局部)
在宋代,七夕之夜,姑娘们会在自家庭院里(或楼台上)陈列各种奇巧之物,设香案,摆酒果,然后向着满天星斗列拜,对着月亮引线穿针,这叫做“乞巧”。又捉来一只小蜘蛛,养在盒子里,次日早晨再打开盒子察看,若发现蜘蛛所织之网圆圆正正,则可以确定为“得巧”,意思是说,祈愿的姑娘家已获得了织女星赐予的巧智。
七夕
思念正浓
美酒飘香
从黎明后的太阳
到深夜的月光
只想牵你的手
从心动到古稀
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
人生如梦
一樽还酹江月
值此佳节
大福酒业祝
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
七夕节快乐!